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
為什麼青少年變化這麼大?

引言

青春期不只是叛逆與變聲,更是一場身體與心靈的劇烈改造。當孩子在眾目睽睽中蛻變,他們需要的不是責備,而是理解與陪伴。本單元帶您走進青春期的內在世界,看見那場看不見的風暴,學會用愛與耐心守住親子關係的橋樑。

收看影片

影片重點

1. 青春期的身體變化需要理解:
孩子青春期的變化不只是行為叛逆,而是生理劇烈變化所致,包括女生月經初潮、乳房隆起,男生夢遺、長鬍子等。若父母只看表面行為,忽略內在轉變,容易產生誤解與衝突,需學會以新的眼光理解孩子。

2. 青春期看不見的變化比看得見的影響更大:
青春期不僅是身體的轉變,孩子的大腦也在劇烈重組。神經連結被修剪、重建,進入髓鞘化歷程,提升效率並應對性成熟需求。這些看不見的改變比身體變化更複雜,影響孩子的情緒、認知與人格發展。

3. 青春期如同毛毛蟲蛻變承大巨大壓力:
青春期孩子像毛毛蟲蛻變為蝴蝶,歷經外貌尷尬、氣味變化、聲音改變等困窘過程,卻無繭可藏,只能在眾目睽睽下完成轉變。他們承受巨大壓力,若父母缺乏理解,可能讓孩子感受更大痛苦。

4. 父母的角色是理解與陪伴,不是挑剔:
孩子青春期如同大改裝中的房屋,父母若只是挑剔行為與禮貌,就像對正在施工的房子要求整潔與接待。此時最需要的是理解與耐心陪伴,而不是指責與說教,否則會加重孩子心理負擔。

5. 青春期是建立或失去親子關係的關鍵:
青春期大約歷時6至7年,是親子緊密互動的黃金期。若父母用愛與理解陪伴,將建立穩固親情;反之若衝突不斷,孩子成年後可能與父母疏離。理解「這是過程」,才是父母真正的智慧。

討論

1. 你(妳)是否曾經因為青春期的孩子的言行,讓你感覺到「為什麼你會變成這樣」的困惑感?你覺得自己跟孩子當時候看事情的差距是什麼?
2. 當孩子出現尷尬、叛逆或「看起來很不禮貌」的表現時,你第一個浮現的情緒是什麼?你有直接「糾正」他(她)嗎?效果如何?
3. 你認為你和孩子的關係,在青春期這段時間是變好了、變壞了,還是沒什麼改變?你有沒有嘗試做哪些努力試著拉近距離?如果可以重來一次,你最想調整的是什麼?

練習

原來我的孩子正在蛻變
1. 請小組長唸出以下的文字:「青春期的孩子,像毛毛蟲正在蛻變,外貌變得尷尬、身體變得陌生、內心不斷翻攪。今天,我邀請你們用10分鐘,走進孩子的世界,感受他們每天正在經歷什麼。」
2. 體驗一:身體不協調。操作方式:
1) 請每位家長站起來,雙腳套進一條大彈性繩(或舊衣綁成的鬆繩圈),然後原地慢慢走三步,感受「走路不順」的尷尬與不適。
2) 小組長提醒父母孩子的感受:「你現在的身體不聽使喚,像不像你的孩子突然變得笨手笨腳、常跌倒?但那只是因為他們的身體正在長大,還沒適應。」
3. 體驗二:聲音變調。操作方式:
1) 請大家輪流念一段簡短句子(如:「我今天很累,但我不想讓你管我」),刻意用高低交錯的怪聲音模仿變聲期的狀況。
2) 小組長提醒父母孩子的感受:「你的聲音開始怪怪的,別人聽了會笑。你覺得羞恥,但你說不出來。很多孩子因此不愛講話、開始退縮。」
4. 體驗三:混亂的心情卡牌。操作方式:
1) 小組長發給每位家長一組「青春期情緒卡」(如:煩躁、想哭、不想被碰、想被抱、孤單、討厭自己等),請他們選出此刻「如果我是孩子,我會是哪一張卡?」
2) 小組長提醒父母:「這些心情常常同時出現在孩子心裡,但他們不會說,只會表現出來……像是冷淡、頂嘴、不講話。」
5. 小組長邀請幾位小組員起來分享:
1) 剛才的體驗,你最有感的是哪一段?
2) 你會不會覺得,其實我們的孩子也沒那麼故意,只是他正在經歷我們已經忘記的混亂?

經文

●你們作父親的,不要惹兒女的氣,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。(以弗所書6:4)
●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,慢慢地說,慢慢地動怒。(雅各書1:19)

禱告(請參考使用)

親愛的天父:謝謝祢賜給我們正在青春期的孩子,讓我們有機會陪伴他們走過青春的蛻變。主啊,我們承認,在這段充滿挑戰的路上,做父母的也會感到徬徨與無力,有時候會不知道該怎麼做。求祢賜給每位父母溫柔和耐心,讓我們學會傾聽、同理,而非一昧只想指責、糾正。幫助我們在孩子情緒混亂、行為改變時,仍能選擇愛與陪伴,可以快快地聽、慢慢地說、慢慢地動怒。願我們活出祢的善良與智慧,成為孩子可以倚靠的父母,引領我們一家走在祢的恩典之路。奉耶穌的名禱告,阿們。

回到上方